第3章 诸葛亮为什么不同意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路在人在

历史的实践己经证明,尝试通过子午谷进行军事行动的计划无一例外地以失败告终。

1. 三国时期:公元230年,曹真率领军队试图通过子午谷进攻蜀汉。

然而,天降暴雨导致道路被毁,尽管行军一个月,部队连一半的路程都没能完成(全程310公里,而魏延曾声称只需10天)。

因此,即便不考虑后世的评价,三国时期就有人试图以实际行动向魏延致敬,但结果却未能如愿。

2. 东晋时期:继三国之后,桓温在企图消灭虚弱的成汉时也遭遇了暴雨,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导致他的军事行动徒劳无功。

3. 再次是桓温,在公元354年北伐前秦时,他再次坚定地尝试了魏延的策略,派遣司马勋从子午谷分兵两路出击。

尽管即将成功出谷,却遭到了前秦军队的包围,司马勋丢下部队独自逃生,桓温的首次北伐也随之失败。

4. 明末时期:高迎祥率领五万大军试图穿越子午谷。

他们几乎成功出谷,用时15天,却意外遭遇了孙传庭的两万伏兵。

尽管高迎祥在勇猛程度上不逊于魏延,他依靠人多势众连续突破了敌人的三层封锁线,但最终还是被孙传庭牢牢控制。

因为黑水峪只有一条狭窄的小道,军队无法展开,导致五万士兵丧命,一代闯王高迎祥被俘。

5. 民国时期:进入近代,1936年,王耀武率领部队出征子午谷。

面对险峻的山势和缺乏水源的困境,后勤补给跟不上,部队因饥饿而不得不放弃。

王耀武或许认为自己指挥的是近代军队,可以颠覆诸葛亮的预言,但事实证明,即使经过了千年,愚蠢之人仍旧愚蠢,天才仍旧是天才。

迄今为止,从子午谷出发的五次军事行动,西次尝试反驳诸葛亮的策略并致敬魏延,均以失败告终。

实际上,在当今时代,那些曾经穿越子午道的旅者会向你证实,那里依旧是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

一场雨过后,原本60公里的路程竟有12处发生了塌方,这迫使人们不得不选择回头。

试想一下,如果下一场雨,你的队伍可能会因为非战斗因素而遭受重大损失。

最后,我们看下历史记载:“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

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首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

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

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魏延所说的并非仅仅是部分精锐部队,他策划的行动需要蜀国所有精英力量协同配合。

这要求诸葛亮,作为蜀国军政的最高领导人,亲自带领所有精锐部队深入险境。

假设诸葛亮未能及时抵达,情况或许尚可控制;但一旦诸葛亮抵达现场而魏延行动失败,蜀国的大部分军事领导层可能都将面临严峻的后果。

如果魏延成功,接下来可能会引发一场类似于“长平之战”的重大战役。

试想,让经过长途跋涉的诸葛亮与处于相对优势的魏国主力进行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决战,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赌博。

如果魏国出现一位如“陆逊”般的天才将领,诱敌深入一举歼灭,那么刘禅(阿斗)或许会因此提前结束他的统治生涯,而曹叡在临终前或许就能实现统一中国的目标。

这绝非一场可以轻易尝试的军事冒险。

小说《历史:十万个为什么》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章节 设置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未完待续

章节X

第3章 诸葛亮为什么不同意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设置X

保存 取消